茂县格桑花牦牛角梳生产基地创建于1995年,原创地汶川威州镇,是根据1994年11月14日文摘周报报道全国皮革博览会上牛角梳参展的信息,而引发对牦牛角开发的思路。仅靠一把钢锯,一台借来的虎钳,200元起家,历经二十年来艰辛创业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破坏后,在茂县凤仪镇宗渠工业园区集中区迅速重建,于2011年全面完成重建。现企业占地面积26亩,建成生产车间及辅助车间共1000平方米,产品展销大厅1300平方米,辅助建筑600平方米,可一次停放50台旅游车的8500平方米停车场,员工生活区950平方米,职工食堂350平方米,包装库房130平方米,成品库房240平方米,接待室14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平方米,解决失地农户特产销售600平方米的销售区。解决了55户当地农民就业,带动了当地农户致富。灾后重建后,设计规模年生产牦牛角梳子及工艺品达50万件,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解决就业100—150人。
格桑花牌牦牛角梳的开发充分利用了我国青藏高原废弃牦牛角这一资源,依托九寨、黄龙这一国际旅游精品线。至产品研发到目前,二十年来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产品供不应求,形成了“小产品,大市场”格局,也是在国内以牦牛角梳为主导产业的产销一体化的产销基地。
牦牛角梳的开发,原材料从原来的几角钱一斤,现已是多少钱一个了,年消耗牦牛角原材料达300余吨,变废为宝,让这废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推动了藏民族地区经济和畜牧业发展并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医药、饲料、纺织、乐器等。
牦牛角梳子注册了涵盖藏民族文化特色的“格桑花”商标,自行研制而独特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流程。随着市场和企业规模型产品标准化,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及提升产品使用寿命和现代化发展。震后在重建期间不断对原设备进行了大幅度改造,其中对牦牛角梳坯料热加工技术总结近10多年探索,对此生产梳子中致命关键技术和重要环节采用了原以石腊为载体的电控温控技术,加热快、无污染,热传导均匀等特点,加热加压后坯料不易变形,材料损耗破损由原20%下降到3%—5%,提高了产品的有效使用率。自控式10吨液压机后与电控恒温设备配套作业及特定的循环定型冷却装备,提升了产品质量,从而取缔了原设备手压技术,提高了生产速度,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多年来虽受市场假冒产品的冲击,但格桑花牌牦牛角梳仍畅销不衰,受消费者喜爱,产品仍供不应求。先后被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年鉴,四川省政府年鉴,阿坝州年鉴,四川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四川省民营科技企业,四川省规模型企业,茂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信用中国联盟会员单位,中消协会员单位,中国年度诚信企业称号(商务部),中华全国工商联授予全国市场诚信联盟企业,2016年7月,被评为质量检测合格.消费者满意单位,获得《中国质量万里行》市场调查中心颁布的重质量.讲诚信.树品牌,全国产品质量、服务用户满意承诺单位。对牦牛角梳“小产品,大市场”同时是生产基地也是销售基地,与世界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一条线接轨型企业的高度定位。因此,企业正从原传统型已逐步转化成现代化装备的过程中,新工艺及设备加速改造,并不断提升企业形象及诚信经营理念。
企业在不断加速品牌建设同时更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2013年初除上述重点设备改造外,对后期工艺进行了全面改进,由原高速刀片研制成合金刚刀片,延长了刀片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对打磨工艺,抛光工艺全面改进,并提高生产速度和产品质量,仅此工艺设备改造使其产品报废率降低,材料利用率增加。
除了对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的改进,还加大了对生产员工的培训力度,不定期进行对员工培训及安全教育,使员工懂得广泛的应用机械常识,机械操作原理及产品结构原理和人材队伍建设,采用传帮带等,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一专多能及培养员工骨干,现有技术专业人员5人,管理人员5人,生产人员15人,年产牦牛角梳及工艺制品50万件。销售队伍建设,现销售人员65人,管理人员8人,除2013年对大厅整体改造,并对牦牛角梳集于刮痧、按磨等操作原理进行培训,及室内广告的宣传普及,培训员工65人次,采用边讲边学边操作的方式,使员工从感兴认识到理论认识的综合素质及员工规范,从而促进销售工作,特别管理人员培训极为重要。
现格桑花牌牦牛角梳子已成为九环线上广大游客深爱的产品,也是广大游客赠送亲朋好友的纪念品。
网站首页: http://www.cnlyw.cn